您好:欢迎访问中华泰山·建筑四新技术应用网!

  •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热点视频
  • 登录
  • 免费注册
  • 退出

最新信息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美丽乡村

乡愁产业:美丽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

发表日期:2020-04-29 11:58:33 浏览次数:

  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乡愁产业的内涵、意义和发展思路

  乡村是承载“乡愁”的独特载体, “乡愁”是乡村不可复制的宝贵财富。“乡愁产业”是对“乡愁”资源活化、转化、物化、商业化、产品化、市场化的新型产业业态。随着乡村旅游浪潮的兴起, “乡愁”所蕴藏的巨大价值正在逐步显现, 必将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强力引擎

  “记得住乡愁”是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殷切期待和浓浓情结。2014年3月7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说:“一个地方的幸福很重要, 要记得住乡愁, 比如:小时候爱吃的东西, 比如:贵阳的牛肉粉”。可以说, “乡愁”是农村最为宝贵的无形资产, 如何把“乡愁”转化为“金山银山”, 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考量。随着乡村旅游浪潮的兴起, “乡愁”所蕴藏的巨大价值正在逐步显现, 必将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强力引擎。

  乡愁产业的科学内涵及典型特征

  乡愁产业是把乡愁作为一种独特产业资源和一种新型生产要素, 以呵护乡愁、留住乡愁和活化乡愁为目的, 对乡愁进行产品化和产业化演化、升级与融合, 从而催生出乡村产业的一种新业态和新门类, 它充满了乡村创造力、乡土想象力、文化感染力和消费吸引力, 具备同时满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独特魅力。

  乡愁产业具有经济高效性。把乡愁植入乡土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 可以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精神性”偏好, 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精神效用最大化。乡愁产业不仅能够提高乡土产品综合效益, 直接增加农民收入, 而且能够拓展农民就业空间, 实现多环节增收。它通过为社会提供记忆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产品和服务, 文化和情感的附加值明显高于普通农产品和服务。乡愁产品直接面对城市消费者, 其产品已超出农产品作为生存物质的特性, 而是具有了一种精神和文化需求的特性, 更具有三产产品的特性, 即满足或丰富人们精神需求的特性, 具有较高的附加值。

  乡愁产业具有文化欣赏性。乡愁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 运用知识和技术, 产生出新的价值, 是乡愁记忆的物化表现。它是文化与技术相互交融、集成创新的产物, 呈现出情感化、特色化、个性化、乡土化的特点, 乡愁产品的价值并非局限于产品本身的价值, 还在于它们所衍生的文化情感附加价值。通过活化乡愁记忆, 不断创造出农业和农村的新文化、新业态、新产品和新符号, 它是通过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系统等, 将农产品及其生产过程赋予文化内涵和价值, 给人以超越物质的精神享受。

  乡愁产业具有外部溢价性。乡愁产业发展的价值并不是来源于稀缺, 而是来源于扩散, 扩散程度越大, 其价值也越大, 乡愁产业具有正外部性。乡愁产业的发展、壮大与扩散, 一方面对乡愁资源能够进行有意无意的呵护、留住和活化, 既能让乡村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 又能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另一方面, 对乡愁产品的消费人数的增加不仅不会带来拥挤成本, 反而会带来共享收益, 其消费具有收益递增性。与此同时, 乡愁产业还会对原有乡土产品和相关产业带来无限产品溢价功能。

  乡愁产业具有多元融合性。乡愁产业是传统乡村产业、乡土产品与现代营销理念、加工技术、信息技术, 以及乡村经济、文化、生活习惯等相互交融的产物, 乡愁产业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 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具有新的内涵、产生新的凝聚力。它是新思想、新技术、新内容的物化形式, 是多领域、多知识、多文化和多种技术、多种思想交叉、渗透、辐射和融合的产物, 具有较强的融合性、渗透性。

  发展乡愁产业的战略意义

  发展乡愁产业, 对于促进乡愁资源活化、促进农民创业增收、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村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实现惠及全省人民的高水平小康社会,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促进乡愁资源活化转化。乡愁产业把沉睡的乡愁资源进行活化, 化乡愁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缙云烧饼、开化气糕、新昌炒年糕、东阳霉干菜等的实践表明, 把乡愁融入乡村特色产业而催生的乡愁产业是活化乡愁、实现乡愁资源再生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乡愁与文化、旅游等的高度融合, 不仅能够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 而且还能够衍生出新的农业资源、文化资源和价值。

  促进农民创业创新创富。默默无闻1300年, 纵身一跃有幸成了全国首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的青田田鱼产业发展实践表明, 乡愁产业强调对乡土传统、乡风人情、历史文化等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将其开发成为新的生产要素, 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与其他生产要素产生“化学反应”, 推动乡村特色精品生产、产业加工物流、休闲观光康养、历史文化教育及其他新兴产业的大力发展, 优化乡愁要素再生配置, 催生大量就业机会, 吸引农民创业创新创富。

  促进美丽乡村共建共享。通过盘活闲置低值的农宅农房, 打造“身心两安、共享农屋”的磐安县乡愁产业发展实践表明, 乡愁产业既是乡村的文化形态, 也是乡村的特色资源, 是吸引城里人向往的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乡愁产业不仅可以实现村庄环境美化, 特别是通过乡村景观创意、文化创意呈现, 全面提升村庄宜居、宜业、宜文、宜游水平和绿化、序化、洁化、文化、美化水平, 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助推美丽乡村共建、共赢、共享“三步曲”实现。

  促进乡村旅游内涵发展。乡愁产业通过加强乡村特色产业、产品和行业与文化、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可以实现“养胃”“养眼”“养脑”“养心”“养身”的多重目标。五谷叶脉画、草编蔬菜书、水果尽兴摘、滑鱼徒手抓, 乡愁产业能培育特色鲜明的新型旅游产品, 可开发主题特色鲜明、产品创意独特、游客乐于参与的农耕文化和乡村文化体验产品。通过发展乡愁产业, 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乡村旅游, 促进乡村生态旅游、乡村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的融合发展。

  促进农村文化衍生传承。乡愁产业既有产品形态, 也有活动形态, 更有文化形态。发展乡愁产业, 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内涵, 转化农民群众文化创造智慧, 引导农民群众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创造。通过搭建产业平台和推广载体, 依托农事节庆和民间文化资源, 组织开展农民群众乐于参与的乡愁文化活动, 总结来自基层的文化创新经验, 在农村营造传承、创造、展示、活化乡村文化的良好氛围。

  加快推进乡愁产业发展

  把乡愁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培育。乡愁产业是乡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文化的深度结合, 可以推动新的乡村产业革命, 既代表着乡村文化创新的方向, 也代表着乡村产业发展的方向, 将乡愁产业作为乡村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培育, 可以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步伐, 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实现乡村发展方式转变。

  建设乡愁产业发展试验示范县。总结推广缙云、开化等典型地区发展“乡愁富民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的经验做法。同时在省内选择若干个基础条件好、创意创新意识强、乡愁文化深厚的县 (市) , 作为全省乡愁产业发展的试验示范县, 开展乡愁产业成果展示、乡愁产业人才培训、乡愁产业发展经验交流等, 做好典型示范和经验推广工作。

  组建专业的乡愁产业研究推广机构。建议在有关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基础上, 成立乡愁产业研究院, 专业开展乡愁产业的有关理论研究, 依托全省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等部门, 开展乡愁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等实践应用研究。同时适时成立乡愁产业协会, 通过定期举办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乡愁产业会议、论坛, 加强各产业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促进各产业技术的相互借鉴和融合。

  设立省级乡愁产业发展基金。创新制度供给, 研究制订“乡愁产业”创新发展扶持政策, 在乡村振兴专项资金中设立乡愁产业发展基金, 撬动更大范围草根创业。适时召开全省“乡愁产业”发展大会。总结推广缙云、开化等成功经验, 在全省掀起“乡愁产业”大发展、百姓大增收、乡村大振兴的生动局面。

  组建浙江省乡愁产业网络。把浙江省乡愁产业网作为全省乡愁产业宣传推广的主平台, 一方面加强对全省乡愁产业发展成果的推广展示, 应用现代信息采集技术进行评价和知识产权保护;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对各级干部开展乡愁产业相关知识的培训, 提高其发展乡愁产业的能力, 在不同层面形成重视乡愁产业、包容乡愁创新、参与乡愁转化、扶持乡愁产业发展的价值导向和社会风气。(文章转自:快讯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属原作者,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